凡岗出善举 一心献环卫——记长治市城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处公厕管理员 贾素萍
转眼间从2011年8月10日起至今,贾素萍在潞州剧院旁的生态公厕做管理员已经快6年了。她怎么也忘不了用于分解的生态公厕大便间留给自己的“第一印象”。生态料长久不使用已经成灰,吸气呼气之间仿佛都是一种煎熬,地下像被黑腻腻的油污糊住了,“人生中第一次让我有不敢呼吸的感觉,可比现如今的雾霾天可怕多了。”
贾素萍今年52岁,皮肤是健康的黑,微卷的短发,稍厚的嘴唇,说话和“机关枪”似的“突突的”,笑声很爽朗,一看就是个急脾气,用“风风火火”描述她极为恰当。
如果她站在你面前,你绝对想象不到,她年过半百的年纪已经经历了各种“起起落落”,离异独自供孩子上学,将孩子抚养长大,从丝织厂临时工一路干过保险推销员、食品厂员工、房屋中介员,成为中介老板,到如今却仍然折腾得是个“穷鬼”。你也绝对想不到,初到这个岗位,自己“永远背对别人”“永远背朝大街,脑袋除了眼睛全都包起来”,只是因为不愿让人看见自己的样子,甚至乎,她还和“清扫工商量”我给你钱你们帮我打扫这样的想法,因无人响应而告终。
最终,让贾素萍有点舍不得这个公厕管理员岗位的,是得于她用整整两天时间,费了一双鞋,用掉了五个铁丝球,一袋洗衣粉,将整个公厕打扫得干干净净的那一瞬间,“那一刻我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,发自内心地觉得好清爽、好舒服呀”。
“潞州剧院常开重要会议,我不能接受公厕周边有一个烟头、一片纸屑,看见就捡,看见就扫,以至于两年后,公厕周围半径50米的区域,本来其他人该扫的也丢给我了”,说起这些,贾素萍骄傲又无奈。两年中,认识的不认识的都知道我在做这行了,也不觉得有啥丢人了,咱不偷不抢,怕啥呢?两年,贾素萍从抗拒到接受,从不愿意干到认真地干,彻底完成了环卫工人的“蝶变”。
让人佩服贾素萍的是她“视公物如己出”的劲头。公厕属临时性建筑,厚度和泡沫彩钢板差不多,如今停车位紧张,车主们都看上了公厕后面还有些泥地的小区域,每逢雨雪天气,车胎都会将泥地的泥辗压得公厕周边到处都是,遇上把式不好的车主,还总会撞到公厕的边角,就为了不让车主们将车停到这个区域,贾素萍自己找了交警,找了承包车场不好说话的“婆婆”,找了公厕上厕所的看上去很像联通负责人(结果还真是负责人,不过不分管这事),找过环卫监察人员,她不相信“这事竟能没人管”,说好话、吵架,最终还是交警放置了隔离桩,这事在贾素萍这才算完。公厕地板材质使然,每次人进出都会留下脚印,贾素萍实在“受不了了”,于是她找到附近手机门店不要的除灰脚垫,拿回家刷干净,剪裁成合适大小,放在公厕每个房间入口,不论什么人,她都上前说句“您剁剁脚吧?”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遍,干部群众和广大市民最终都“听了她的话”。
2013年春节,大年初三,由于一市民不注意,不慎将烟头扔进了纸篓引起火灾,贾素萍从此对烟头更加“深恶痛绝”,我希望“我们也可以像香港一样,对扔烟头可以立法,扔一个烟头,罚款200元”。说到这,贾素萍眼圈就红了。有一次看到队里的工人师傅们跪到便池间修理公厕,我心里就暗自下决心,决不再因为自己的失误而给维修师傅们添麻烦!
离异、单亲,如今与女儿住在廉租房里,“我的人生并不圆满”,我现在却也能够笑对人生了,就盼着女儿能考上一份工作,可以安身立命。2016年11月6日,贾素萍在上班路上遇到一位老人躺在地上,贾素萍用力地扶却扶不起来,路上车来车往,人来人往,“大家都害怕被家属讹人吧,都不敢扶”,最后还是和环卫处的另一名清扫工一起将老人扶了起来。
朝暮夕春,踏冬泥雪,风尘垂泪,悲合欢离。
三千世界,万象千愁,误上层楼,解愁皆稠。
一人之间,山水江湖,白首不惊,风骨不危。
这首马頔的《大雁》是她送给女儿的人生写照。
(城区环卫处供稿)